職場新趨勢:MFA V.S MBA


       大家一定無法相信, 現在申請哈佛商學院,比申請加大洛杉磯分校藝術研究所要容易,因為哈佛商管學院的錄取率是百分之十,而加大藝術研究所的錄取率卻只有百分之三。美國趨勢專家丹尼爾品克(Daniel H. Pink)在《哈佛商業評論》中大膽提出「藝術碩士是新MBA」的觀點,他認為,世界將屬於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,也就是具有創造力、同理心、富有藝術特質、右腦活躍的人。
      全球化的競爭,比賽的是大腦——創意,已超越勞力、技能的競爭。未來所有的產業,終將與藝術創意產業產生不可分的關係。:MFA (Master of Fine Arts)正逐步走向同等,甚而優於MBA(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)的地位。麥肯錫(McKinsey)管理顧問公司從一九九三年到二○○四年,雇員裡的MBA背景員工比率六十一%下降至四十三%,十年跌三成。企業界對基本MBA的技術性訓練需求已經下降,具有藝術思維的「創意人」變成搶手貨。
       創意人,是企業的救星、是商場的強人。創辦蘋果電腦、皮克斯動畫的Steve Jobs,他曾被自己創辦的蘋果電腦炒魷魚,後來又被請回來當救星,靠著iPod的創意不但讓蘋果起死回生,也改變了全世界的生活,但有誰會想到,他是個連學士學位都沒拿到的中輟生。因為繳不起昂貴的學費而決定休學,當年Steve不上正常課程,反而決定去修書法課,當時他學會了serif與san serif兩種字體,在不同的字母組合間變換間距,他曾說:「我學會活版印刷偉大之處,那是一種科學無法捕捉的美、歷史感與細緻的藝術,我覺得它很迷人。」十年後,這分迷戀成就了第一部麥金塔電腦,也是第一部有著優美字體的電腦。
       面對大起大落的商場風雲,每次讓Steve脫離厄運、再次登峰造極的仙丹,就是他領先一步的創意。剛過三十歲的他,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炒魷魚,因為董事會站在「生產電腦」的那一邊,無法苟同Steve的「創意」,這個打擊卻讓Steve進入他人生中最有創意的階段。他又成立NeXT及皮克斯(Pixar)公司,後者創作出全球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《玩具總動員》。更妙的是,蘋果後來買下了NeXT,Steve重新回到蘋果,創意又回來了,他成為蘋果復興的核心人物。
品克在新書《未來在等待的人才》(A Whole New Mind)中揭示美國現況,從事平面設計的人在十年內成長十倍,美術人員是化學工程師人數的四倍;二十年前只有區區二十二所的創意寫作MFA學位,如今超過兩百四十所;三十年來,以寫作為業者增加三成,作曲家和演奏家則多了五成。今天的美國,從事藝術、娛樂和設計工作的人,要比律師、會計師和稽核人員還要多,目前估計有三千八百萬名的創意階層,占總工作人口的三十%;英國分析師約翰.霍金斯(John Howkins)為創意下了較合理的定義——包含設計、藝術表演、研發和遊樂器產業等,他估計未來十五年內,創意產業的年產值將達六兆多美元,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動力之一。
  全世界正掀起一股藝術風尚,「藝術性的領導,就是藍海策略。藝術性的管理是創意、不墨守成規、具有未來性與好奇心。」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表示,若缺乏美感的體驗,只能停留在紅海的「拚」贏。美學的理念放在管理三方面,就是法令、專業、民眾。」
  諸葛亮的草船借箭、田單復國的火牛陣、特洛伊之戰的木馬屠城,古人打贏戰爭也靠創意,現代商場如戰場,專屬、無法模仿的「創意人才」是企業的首要資產。Google找員工有個不成文規定:「新人面試者,請勿著套裝。」為的是想了解卸除制式化的保護後,看看新人如何發揮創意、展現個人風格。有創意的員工就像精英部隊,能以寡敵眾、趨吉避凶。
  一○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表示,現代職場上,藝術背景有畫龍點睛的效果,美感包裝讓個人魅力再提升,美感也是一種競爭力。回顧十多年前,她剛拿著美國視覺藝術的學位返台,當時國內還是顧客導向,沒有創意空間,技術上仍是噴膠、藍圖紙的時代,擁有電腦繪圖設計能力的她,毫無用武之地。邱文仁當時搥心感嘆,「讀藝術的人會餓死、沒有搞頭,即使找到工作也沒有幸福感。現在,藝術卻成了我的自信的來源。」邱文仁沒有成為藝術家,身為公司行銷公關部門的領導者,她對品質掌控有很大的信心,與設計師溝通時有共同的語言、個人品味與美感,這些都是她在職場上的意外加分。
有沒有看錯?台積電要招募有藝術背景的專員,明基電通才剛錄取戲劇系的畢業生。過去冷門的藝術學位,開始進入當紅職場。品味,成為一種重要的職場能力。你,開發右腦了嗎?

而最近的徵才熱潮。其中, 不意外的, 工業設計人才正炙手可熱呢。 
純粹從事晶圓代工的台積電,居然要招募具有藝術背景的人力資源幹事。明基電通也剛錄取一位戲劇系畢業的專員負責員工關係。

職場一定有了新變化!
    「藝術碩士是新的商業學位」,是趨勢寫手丹尼爾‧品克(Daniel H. Pink),為今年《哈佛商業評論》的思維總覽專輯,立下的聳動標題。他觀察到美國企業界的招聘人員開始拜訪頂尖的藝術學院,以尋找人才。同時也犧牲了不少傳統的企管碩士。

品味,成為一種首要且重要的職場能力
       藝術人才的加入,增加了企業的品味含量與人文關懷,來跟別人做區隔。消費者追求有深度的經驗。即使連「市場分析」職位,要找的人也開始不一樣。
藝術人才在想像力、對真善美的敏銳度,以及跳脫獲利的思考模式,固然很吸引企業。但是,「藝術人才容易忽略風險,也較容易天馬行空,」LV總經理石靈慧說,這是一體兩面。
引進藝術人才,不論是老闆或是公司制度都需要配套,不可能期待所有藝術人才都兼具創業與商業特色。
藝術背景的人才,你ready了嗎?
        進入企業後,藝術人才不再只是單純面對自己。「就好像過去畫一幅畫,沒人會要你這裡擺什麼、那裡放什麼。但是,幫企業做事,就不是這樣,你上頭會有個老闆,」裔式慈說。
企業用人是有其特定目的,所以,藝術人才的工作內容不會只是天馬行空。「最好的設計師是為品牌服務。設計師與藝術家是不同的,」石靈慧說。
       裔式慈認為,學藝術的人堅持理想,但也比較容易鑽牛角尖。建議藝術背景人才要先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很想到企業做一些事,否則不要進來。而且,要做好會失敗的準備,失敗在企業是常有的事。

第二門功課是執行力
      「不能只有想像力,也要有執行力,」王友華認為,如果藝術背景人才要進入企業,心中要有市場,臥虎藏龍的導演李安就是進入市場的成功藝術家。他建議參與學校社團或企管課程,來訓練自己企畫的能力。
石靈慧提到自己從主修劇場設計的背景到擔任LV總經理,她的核心能力就是「抽象到具體的執行力」。
她說,經營不同品牌時,就當作在排不同的劇。每齣劇都會有前製、演出、音樂。必須想好怎麼讓每個環節都扣連與可運作,而且要考慮到票房。即使只是經營一家店,就要當作是排一齣11個小時的劇,然後演好它。
   「必須要把抽象的概念,化作可被執行的策略。必須讓原以為不辨自明的理念,可以被實際的溝通,」石靈慧說。


Jocelyn Lu陸文玲 節錄

劍橋台北 &劍橋國際教育顧問 執行長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劍橋國際教育機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